手阳明大肠经是十二经脉之一,共20穴。原穴为合谷穴,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,为阳气盛极的经络,主治阳症实症,也治发热病,与肺相表里。
◎循行路径: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循指上廉,出合谷两骨之间,上入两筋之中,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,上出于柱骨之会上,下入缺盆,络肺,下膈,属大肠;其支者,从缺盆上颈,贯颊,入下齿中,还出挟口,交人中,左之右,右之左,上挟鼻孔。”
①从食指末端起始(商阳),沿食指桡侧缘(二间、三间)出第一、二掌骨间(合谷);②进入两筋(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)之间(阳溪),沿前臂桡侧(偏历、温溜、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);③进入肘外侧(曲池、肘髎),经上臂外侧前边(手五里、臂臑);④上肩,出肩峰部前边(肩髃、巨骨,会秉风),向上交会颈部(会大椎);⑤下入缺盆(锁骨上窝);⑥散络肺,通过横膈,属于大肠。
上行的一支: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(天鼎、扶突),通过面颊,进入下齿槽,出来挟口旁(会地仓),交会人中部(会水沟)——左边的向右,右边的向左,上夹鼻孔旁(禾髎、迎香、接足阳明胃经)。
◎经中穴道
大肠经起自手食指内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,经二、三间穴至拇指、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,腕中凹窝为阳溪穴,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,再经温溜、下廉、上廉穴,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,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。再经肘髎穴、五里,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,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,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,于锁骨上窝中点上一寸许之天鼎穴,上经喉结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,上行至人中旁五分为禾髎穴,止于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。
◎联系的脏腑
大肠、肺、口、面颊、下齿、鼻。
手阳明大肠经病候
如果患有手阳明大肠经疾病,主要反应在头、面、耳、鼻、喉及热病,有下列病候:口干,鼻塞,衄血,齿痛,颈肿,喉痹,面痒、面瘫、眼珠发黄,肩前、臂及食指痛,经脉所过处热肿或寒冷或发寒颤抖,腹痛,肠鸣、泄泻。
手阳明大肠经穴详解(共20穴,左右40穴)
1、商阳
定位:在手食指末节桡侧,距指甲角0.1寸。
主治:耳聋、齿痛、咽喉肿痛、颌肿、青盲、手指麻木、热病、昏迷。
附注:手阳明经所出为“井”。
2、二间
定位:微握拳,当手食指本节(第2掌指关节)前,桡侧凹陷中。
主治:目昏,鼻衄,齿痛,口歪,咽喉肿痛,热病。
附注:手阳明经所溜为“荥”。
3、三间
定位:微握拳,在手食指本节(第2掌指关节)后,桡侧凹陷处。
主治:咽喉肿痛、牙痛、腹胀、眼痛、肠泻、洞泄。
附注:手阳明经所注为“输”。
4、合谷
定位: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间,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
取穴: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,放在另一手拇、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,当拇指尖下是穴。
主治:头痛、目赤肿痛、鼻衄、齿痛、牙关紧闭、口眼㖞斜、耳聋、痄腮、咽喉肿痛、热病无汗、多汗、腹痛、便秘、经闭、滞产。
配伍:配太阳治头痛,配太冲治目赤肿痛,配迎香治鼻疾,配少商治咽喉肿痛,配三阴交治经闭、滞产,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。
附注:(1)手阳明经所过为“原”。(2)《神应经》:孕妇不宜针。别名:虎口。
5、阳溪
定位:在腕背横纹桡侧,手拇指向上翘时,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。
主治:头痛、目赤肿痛、耳聋、耳鸣、齿痛、咽喉肿痛、手腕痛。
附注:手阳明经所行为“经”。
6、偏历
定位:屈肘,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腕横纹上3寸处。
主治:目赤、耳鸣、鼻衄、喉痛、手臂酸痛、水肿。
附注:手阳明经络穴。
7、温溜
定位:屈肘,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腕横纹上5寸处。
主治:头痛、面肿、咽喉肿痛、疔疮、肩背酸痛、肠鸣腹痛。
附注:手阳明经郄穴。
8、下廉
定位: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肘横纹下4寸处。
主治:头痛、眩晕、目痛、肘臂痛、腹胀、腹痛。
9、上廉
定位: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肘横纹下3寸处。
主治:头痛、肩膊酸痛、半身不遂、手臂麻木、肠鸣腹痛。
10、手三里
定位:在前臂背面桡侧,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肘横纹下2寸处。
主治:齿痛颊肿,上肢不遂,腹痛,腹泻。